2019年北京启动传统商场十大合法配资
“一店一策”改造计划以来
一批老商场接连破局
通过“爆改”回归
以首店经济、场景焕新
文化赋能为核心
从购物空间升级为社交场所
商业空间与城市记忆
自然生态、数字科技深度融合
北京的消费版图也焕发新生
友谊商店
老商场成新晋热门打卡地
●新闻内存●
1964年我国首家涉外特供商店
友谊商店开门迎客。
进入21世纪,
面对不断变化的消费市场,
友谊商店多次寻求转型,
然而昔日辉煌不再。
并入王府井集团后,
2024年友谊商店启动改造,
今年5月对外试营业。
商店里的青旅成“网红”
友谊商店已一跃成为
新晋热门打卡地。
来京旅行的深圳白领吴先生
提前1个月就预订了
商店四层的青年旅社——
好客舒旅,他说,这家能看到
长安街的青旅可是“网红”,
几乎每天都满房,必须提早订。
一出电梯,青旅门厅里
贴满了年代感满满的老照片。
再往里走,是近200平方米的
共享空间,吧台、书架
营造出温馨的氛围,
几名来自丹麦、芬兰的
“背包客”正在交流
这些天在北京游玩的见闻。
今年6月,好客舒旅开业,
仅仅两个多月,
就在国内外各大订房平台上火了。
好客舒旅主理人刘月佳
是土生土长的北京孩子,
小时候曾跟着妈妈
拿着一张来之不易的外汇券
去了趟友谊商店。
正是由于这次特别的经历,
在望京经营着一家青旅的他,
得知友谊商店改造并重启招商,
立即追了过来。
他说,当时就觉得,
这里一定会重新“火出圈”。
后院开放变“友谊花园”
曾经只对员工开放的后院
变身“友谊花园”开放。
穿过友谊商店,
眼前800平方米的草坪周围
开满了特色小店,
员工食堂变成广式鸡锅店、
传达室变成精品咖啡馆、
库房变成手工意大利面店,
随处可见拍照打卡的年轻人。
总经理刘杰介绍,
新友谊新引进品牌24个,
升级改造品牌6个,其中
北京首店及概念店品牌达21个。
老商场延续的新友谊,
能带给更多市民新的城市记忆。
双安商场
老百货变身社区生活体验空间
●新闻内存●
双安商场曾是海淀区
最知名的商场之一,
随着北京商业飞速发展,
老百货渐渐有些落伍。
今年8月,双安商场
完成开业31年来
最大规模升级改造,
除了外立面更加通透立体,
70%的经营面积进行了调整,
变身社区生活体验空间。
“深夜食堂”服务上班族
夜幕降临,双安商场
在光带的映衬下熠熠生辉。
五层的全景落地窗前,
食客们卸下一天的疲惫,
在暖黄色的灯光下
享受着晚餐时光。
在附近上班的白女士和朋友
正在日料店小酌,
她说:“以前双安商场餐厅很少,
现在这里是我的深夜食堂啦!”
京味儿菜、川菜、烤肉……
过去销售家居百货的五层空间,
已被特色餐厅取代,
让食客仿佛置身于
一个开放的美食街区。
用餐后去空中花园遛个弯
五层中央,直通屋顶的阶梯
令人眼前一亮,
拾级而上,新开放的
空中“仰望花园”映入眼帘,
约1600平方米的空间内,
顾客可以在绿植间放松休闲,
还可以在露营区小憩。
傍晚,来空中花园乘凉的居民
越来越多,大人们唠着家常,
小朋友们在一起撒欢儿,
花园内还设置了餐车、
市集等区域,经常举办
咖酒趴、艺术展、文娱活动。
钢筋水泥的楼宇中,
老百货为居民带来了
“公园20分钟”的惬意新体验。
中关村大融城
老商圈升级为公园式商业街区
●新闻内存●
建于2002年的中关村广场
是一个大型露天广场,
改造前,广场上分布着
超市、服装零售、餐饮等业态,
不少商业空间坐落于地下。
2023年中关村广场
正式动工改造。
今年,改造后的中关村广场
以中关村ART PARK大融城的
新形象亮相。
西区于今年5月开业迎客,
东区预计年底亮相。
像逛公园一样逛商场“很享受”
穿过一片绿树成荫的公园,
再沿着螺旋楼梯往下走,
开阔又明亮的
公园式商业街区展现在眼前,
这里正是大融城西区。
在中关村工作的胡女士,
自打新商场开业以来
几乎每天下班都会来溜一圈,
探寻一家宝藏小店、
到下沉广场看一场乐队演出、
到地面的公园市集享受美食。
即便是工作日的傍晚,
这里的人气也丝毫不减。
地面上,在茂盛的树木下,
既有复古餐车变身的咖啡吧,
也有摆放藤编桌椅的露天餐区,
人们三五成群,
端着各类小吃饮料穿梭其中;
商场里,绿植元素随处可见,
餐馆门口排起长队。
胡女士说:“在这样的商场里,
排队也成了一种享受。”
屋顶花园打造24小时活力空间
“老商场更新后,
店里的生意越来越好。”
老北京柴氏区域经理严广强
乐呵呵地说,他家店
自打2019年起就入驻食宝街,
此次伴随更新改造,
老餐馆也回来了。
从昏暗闭塞的全封闭地下空间,
到宽敞亮堂的公园式商业区,
商圈在升级,门店也在升级。
小青砖上墙,竹帘微掩,
营造出了浓浓的古典美。
大融城相关负责人说,
“让地下商业空间重新亮起来、
活起来,我们做到了。”
接下来还将在屋顶花园
增加更多消费场景,
让屋顶区域成为
“24小时可逛”的活力空间。
政策助力
传统商场“爆改”持续升温
针对传统商场设施硬件老化、
业态亟须调整等问题,
北京2019年起采取
“试点先行”的方式,“一店一策”
推进传统商场升级改造。
今年上半年,已更新提升
大型商业设施4家。
其中,位于昌平区的
超极合生汇西区
由原永旺国际商城购物中心
改造而来,开业前3天,
近10家品牌店铺销售额
冲进全国前5位。
在朝阳区,原家乐福双井店
所在的商场经过改造
变身京东MALL,
融入多元业态,成为一处
科技感满满的商业综合体。
接下来,还有一批老商场
也将开启“爆改”之路。
坐落于亮马河畔的
燕莎友谊商城
将深度融合使馆区多元文化
与亮马河畔的独特风情,
实现品质全方位升级。
贵友大厦建国门店和通州店
也将迎来升级改造,
转型为生活方式体验中心。
更多热点速报、权威资讯、深度分析尽在北京日报App
记者:马婧,鹿杨,邓伟
融胜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